枪打出头鸟,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,源自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中的一则故事。
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,齐国有一位叫孙膑的军事家,在齐桓公手下任职。当齐桓公率领大军征伐阿城时,孙膑建议开辟另一条道路夹击敌军。
然而,按照当时的军事制度,只有统帅才能穿戴头盔,其他士兵不得擅自佩戴头盔。为了证明自己的计策,孙膑拿起一杆长矛,高呼“我是阿鸟!”,然后用矛指向头部。这一举动让齐桓公大为震惊,同时也认可了孙膑的计策。
从此以后,“枪打出头鸟”成为贬义词,比喻先声夺人、先发制人的策略或行动,都会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偷袭行为,不受欢迎。
这个典故引申出的“枪打出头鸟”意味深长,告诉我们不能够过于张扬,过于聪明反被聪明误,应当在合适的时机下行动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